2022年12月,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一项临时协议,确定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,至此,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“碳关税”的经济体。这也意味着,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高碳排放,都将导致出口产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。
碳关税是一个边境措施,核心是产品的碳含量。“碳关税”学名又称碳边境调节机制,英文简称CBAM,该机制是指某些商品在生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,这些商品进入欧盟关境时,需要向欧盟额外支付一笔款项,其数额与商品制造时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相关。
◆实施期限:2023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,过渡期至2025年12月31日,2026年1月1日正式起征,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实施。
◆目的:解决碳泄露。
◆覆盖范围:钢铁、水泥、铝、化肥和电力,并扩展到氢气、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、某些前体以及一些下游产品,例如螺钉和螺栓以及类似的物品铁或钢。
◆流程:进口CBAM下产品→估算内涵碳排放→估算所需购买CBAM证书数量(剔除生产国内已支付碳价和欧盟同类产品的免费配频)→核查与认证/提交CBAM申报表→购买CBAM证书→清缴CBAM证书→回购或注销CBAM证书
CBAM的未来取决于全球社会对它的接受程度。
在两年多的过渡期内(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),进口商进口适用CBAM的商品仅需要履行报告,而不用实际购买CBAM证书,从企业成本角度看,过渡期内企业无需增加额外购买CBAM证书的成本。根据欧盟要求,进口商的报告义务包括进口有关商品的数量、原产国、商品编码、商品隐含的碳排放数据等内容。
但在正式实施阶段,如果进口商进口适用CBAM的商品,那么就需要为该商品所隐含的碳排放量购买CBAM证书,相应地,进口商需要增加成本支出。
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,机器和车辆、化学品和其他制成品在双方进出口中都占主导地位,所以,碳关税的实施也将对我国化工行业造成重大影响。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,如果“碳关税”全面实施,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%的关税,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%。